《军师联盟》这部电视剧曾给观众带来了一个误解,似乎司马懿的家族只有三位兄弟,分别是大哥司马朗、三弟司马孚以及司马懿本人。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实际上有八个儿子,他们每个人的成就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由于他们的名字中都带有“达”字,世人便称他们为“八达”。那么,这八位兄弟究竟是谁?他们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如何度过他们的命运呢?
首先,老大司马朗字伯达,自小便以卓越的见识和端正的品行著称。年仅12岁时,便通过经学考试成为童子郎,并随父亲司马防在洛阳任职。当董卓焚毁洛阳并挟帝西迁时,司马朗受命带领家属东逃。他们途径黎阳,最终返回故乡温县。因司马防曾受到曹操的知遇之恩,曹操执政后便召司马朗出任司空掾属,并且对他非常器重。
司马朗的仕途可谓步步高升,他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等职务,所到之地皆有政绩,民众对他敬仰有加。可惜,司马朗最终死于病疫,在征战江东时不幸罹患瘟疫,虚龄47岁。司马朗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遗继承了他的职位,并且又收养了三弟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为养子。司马遗在魏明帝朝被封为昌武亭侯,而司马望在西晋被封为义阳王,官至征西将军、卫将军等职。
展开剩余72%老二司马懿字仲达,是“八达”中成就最高、最为人知的一位。司马懿从小机警聪慧,胸怀宏大志向。208年,司马懿被曹操征辟,开始担任文学掾。此后,他逐步升职,历任黄门侍郎、丞相东曹掾、丞相主簿等职。因其常提出出色的政治和军事建议,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尤其是曹丕立为太子后,司马懿更是成为曹丕的重要心腹。
司马懿在曹文帝和曹明帝时期都历任要职,他不仅出任过尚书、督军等多个职位,还在曹文帝驾崩前被任命为辅臣,和其他几位权臣共同负责国家大事。最终,在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因高平陵之变成功除去曹爽一党,掌握了魏国的实权。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权力,司马懿也被追尊为“宣帝”。司马懿去世时,虚龄71岁,享年长寿,但在他死后,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逐步接管了权力。
老三司马孚字叔达,是“八达”中寿命最长的一位,活到了92岁。司马孚为人温和、廉洁,学识渊博,深得世人的尊敬。曹操当权后,司马孚起初担任曹植的文学掾,后转任太子曹丕的中庶子。随着曹魏的建立,司马孚先后担任了中书郎、给事常侍、黄门侍郎等职务。他的地位逐渐上升,最终官至太傅,封长乐公。
司马孚在司马家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寿命也为家族中的长者之一。司马炎代魏建晋后,司马孚被封为安平王,并担任重要职务。直到公元272年,他在92岁高龄时去世,临终时依然以忠诚的魏朝臣子自居。司马孚的多个子嗣在晋朝建立后都获得了王爵。
老四司马馗字季达,在魏朝仕官至鲁相,封东武城侯,尽管他具体的生卒年不详,但在去世后他被追赠为太常,谥号戴。他的子孙中,最为著名的是孙子司马越,他是“八王之乱”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导致西晋帝国灭亡的祸根。
老五司马恂字显达,在魏朝任职鸿胪丞,生卒年和追赠情况不详,但他至少有一子名为司马遂,后在魏朝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并在西晋时期被封为济南王。
老六司马进字惠达,仕于曹魏,官至中郎,封城阳亭侯。他至少有两子,其中司马逊被封为谯王,而司马睦则被封为高阳王。
老七司马通字雅达,仕宦情况不明,但在魏朝时曾获封安城亭侯。他的子孙中有司马陵、司马顺、司马斌,司马陵在西晋获得封号任城王,而司马斌则被封为西河王。司马顺则是家族中唯一一位反对司马炎篡位的人,因此被废黜并流放,最终死于姑臧。
最后,老八司马敏字幼达,他的仕宦经历不详,且似乎早逝,身后没有子嗣。司马敏的侄儿司马睦继承了他的名号,并把长子司马彪过继给他。司马彪是著名的史学家,撰写了《九州春秋》和《续汉书》,在历史学界享有盛誉。
这八兄弟中的每个人,或以政治手段崭露头角,或以家族的兴盛成就流芳百世,他们的命运和成就共同塑造了三国时期及其后西晋王朝的历史。
发布于:天津市安全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