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后的文章: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纪念日。近日,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骅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透露,他收藏的2223件珍贵展品——包括日本战犯的亲笔证词和一枚“战伤奉公杖”等——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的展览中,似乎已经遗失。卢骅深感痛心,因为这些展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卢骅的珍贵展览
展开剩余81%卢骅,曾是辽宁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的所长,也是中国抚顺改造战犯历史研究会的副会长,以及《日本战犯口述资料整理研究》课题的首席专家。2019年5月,卢骅在黑龙江省富锦市的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举办了大型展览。展览涵盖了8个展馆,其中日军侵华罪行展览、抗美援朝纪念馆和新中国将帅书画展是卢骅提供的。他向这三个展馆捐赠了2223件展品,这些藏品大多是他个人收藏的,且很多都是用自己资金购买的。
卢骅回忆道:“我来自志愿军家庭,父亲曾参与抗美援朝。从小我便开始收集这些历史遗物,展品中还有我父亲使用过的照相机,以及各类书籍、原版照片和实物。”
然而,随着2020年疫情的爆发,展览的承办方——富锦市福祥年村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因为经济纠纷等原因未能继续运营,卢骅的展品也因此下落不明。特别令他痛心的是,其中包括9份日本战犯的亲笔证词以及一枚极为珍贵的“战伤奉公杖”。
赴日本实地采访,完成历史研究课题
卢骅的研究工作不仅局限于国内,他还曾亲赴日本,采访了多名日本战犯,收集资料以完成课题。他解释说:“当时,中国接收的1097名日本战犯中,2013年还存活的只剩下20多人。我很担心,如果这些战犯去世了,我们就失去了最直接的历史证据。”经过批准,卢骅组织了课题组,并于2013年亲自前往日本,采访了9名战犯和一名家属。
他回忆道:“采访时,辽宁电视台的记者在场,我们采用了问答形式。其中一个叫久保寺尚雄的战犯手写了两页证词,我向他提出要这些证词,他同意了,便将它们交给了我。另一位名叫稻叶绩的战犯虽然身材矮小,年约90岁,但也写下了一页证词。”卢骅补充说,返回中国后,不久这些战犯便相继去世,其中包括三四位已去世的。如今,他已退休,对是否还有幸存者没有确切了解。
收藏“战伤奉公杖”:历史见证
卢骅的珍藏中,有一件极具历史价值的展品——“战伤奉公杖”。这根手杖的历史背景令人震撼。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而日本外相重光葵正是签字者之一。卢骅表示:“重光葵因战伤失去了一条腿,手中拄着的就是这种‘战伤奉公杖’。我拥有的这根手杖与他所用的一模一样,长约0.9米,由实木和金属制成,装在锦缎盒内,上面刻有‘战伤奉公杖 陆军大臣’字样。”这根手杖不仅是日本军人负伤的象征,也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恶行。卢骅为此支付了高额费用从旧物市场购买,并一直在研究这件历史遗物。
展品失踪,卢骅愈发焦虑
2022年2月,卢骅再次来到位于富锦市砚山镇的红色教育基地,却发现展览已经人去楼空,2223件展品也无影无踪。卢骅痛心地表示:“这些展品是我多年来的心血,都是实物,展览结束后,这些藏品就再也没有归还给我。”他透露,他之所以参与这次展览,是因为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和退休的正高研究员,真心希望为红色教育做贡献。
他还补充说:“展览的承办方是富锦市福祥年村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得到了富锦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由于经济纠纷和公司经营不善,我的展品至今下落不明。”卢骅与该公司负责人肖某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由于后者陷入经济纠纷,卢骅目前无法与她取得联系。
法院判决,展品依然下落不明
卢骅为追回展品,曾多次向富锦市政府求助,但一直未能得到解决。2021年10月,他将案件提交至富锦市法院。2022年3月,法院判决撤销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要求富锦市福祥年村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归还卢骅的部分展品。2023年2月,佳木斯市中院终审裁定该公司归还卢骅的《未来证言侵略战争》等9件展品。然而,尽管法院判决已经生效,卢骅至今未能找回他的所有展品。法院执行庭的调查显示,展品依然下落不明,令人堪忧。
案件引发广泛关注
卢骅焦急地表示:“这些展品对于历史研究至关重要,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牺牲。我为这件事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金钱,甚至不眠不休。我要找回它们,因为这些展品是我毕生的心血。”
对于富锦市政府、文旅局和涉事的文化旅游公司,记者多次尝试联系,但始终未能获得有效回应。卢骅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处理此事,找到失踪的展品。
截至记者发稿时,卢骅的宝贵展品依旧失联,案件仍未得到圆满解决。
发布于:天津市安全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